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9篇
  免费   5277篇
  国内免费   3076篇
电工技术   353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481篇
化学工业   5400篇
金属工艺   2877篇
机械仪表   3145篇
建筑科学   3280篇
矿业工程   1912篇
能源动力   1091篇
轻工业   4354篇
水利工程   1148篇
石油天然气   1652篇
武器工业   593篇
无线电   47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87篇
冶金工业   1551篇
原子能技术   584篇
自动化技术   6303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761篇
  2022年   1719篇
  2021年   2417篇
  2020年   1764篇
  2019年   1251篇
  2018年   1340篇
  2017年   1435篇
  2016年   1292篇
  2015年   2073篇
  2014年   2672篇
  2013年   2960篇
  2012年   3610篇
  2011年   3804篇
  2010年   3349篇
  2009年   3163篇
  2008年   3172篇
  2007年   3078篇
  2006年   2692篇
  2005年   2145篇
  2004年   1529篇
  2003年   947篇
  2002年   854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算法参数多、计算量大,难以部署到移动端和嵌入式设备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obileFaceNet的人脸识别方法。通过对MobileFaceNet模型结构的调整,将bottleneck模块优化为sandglass模块,改良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的相对位置,适当增大sandglass模块的输出通道数,从而减少特征压缩时的信息丢失,增强人脸空间特征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在LFW测试数据集上准确率达99.15%,模型大小和计算量分别仅为原算法的61%和45%,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3.
4.
The muon radiography imaging technique for high-atomic-number objects(Z) and large-volume objects via muon transmission imaging and muon multiple scattering imaging remains a popular topic in the field of radiation detection imaging. However, few imaging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 on low and medium Z objects at the centimeter scal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aging system that consists of three layers of a position-sensitive detector and four plastic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It acquires data by c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质及药物代谢相关基因SLCO1B1和ApoE的基因多态性在安徽地区汉族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以评估他汀类药物个体化用药的效益/风险比。方法:利用PCR-荧光探针法技术检测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7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基因组中SLCO1B1基因的rs2306283(388A>G)和rs4149056(521T>C)位点和ApoE基因的rs429358(388T>C)和rs7412(526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并与已报道的中国其他地区汉族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检测到安徽地区汉族心血管疾病患者中SLCO1B1基因型有6种,分别为*1a/*1a型(6.11%)、*1a/*1b型(29.08%)、*1b/*1b型(44.57%)、*1a/*15型(4.08%)、*1b/*15型(15.49%)、*15/*15型(0.68%),未检测到*1a/*5型、*5/*5型和*5/*15型;ApoE基因有6种表型,分别为E2/E2型(0.41%)、E2/E3型(11.96%)、E2/E4型(1.09%)、E3/E3型(67.66%)、E3/E4型(17.93%)、E4/E4型(0.95%)。两种基因的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满足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本研究人群中携带SLCO1B1正常肌病风险型的比例最高,约占79.76%;SLCO1B1中度肌病风险型和高度肌病风险型的人群比例较低,分别为19.57%和0.68%。ApoE大众类基因型比例最高,约占68.75%;ApoE保护类基因型及风险类基因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12.37%和18.88%。不同性别间SLCO1B1和ApoE基因表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华南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相比,安徽地区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地区73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SLCO1B1和ApoE基因型分别以他汀药物剂量耐受性较高的正常肌病风险型和对他汀药物敏感的大众类基因型为主,服用他汀类药物诱发肌病的风险较低,降脂疗效较好;且两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均不受性别的影响,但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可能在地域上存在差异。因此,检测SLCO1B1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于临床评估效益/风险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械零件的增材制造设计,用仿自然式方法设计了一种金刚石晶格结构,对晶胞相对密度和等效弹性模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拟合得到二者关系式,一系列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理论研究所得关系式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金刚石晶格填充结构提出变密度假设,并用仿真和压缩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填充单元密度以受力点为中心渐渐减小的变密度结构拥有更好的抗压性能,同时验证了本文得出的等效弹性模量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承压机械零件的实体夹层填充,对机械零件进行应力匹配变密度设计,以达到机械结构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用于婴儿培养箱上的加湿模块,具有稳定控制湿度、持续动态补水、方便消毒维护、安全可靠等优点,采用电加热加湿方式,产生高温水蒸气,不易滋生细菌。水蒸气进入婴儿培养箱空气循环系统后,充分扩散,加湿效果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基于振动的索力测试方法在推导过程中,多以水平索为模型,未考虑斜拉索倾角对索力识别精度的影响。为了分析倾角对振动法测索力的精度影响,以两端固支索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索的模态参数,并由迭代法识别索力,研究倾角对索的模态参数和索力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第1阶频率识别小垂度索的索力,与采用第1阶或第2阶频率识别大垂度索的索力时,不考虑倾角的影响,索力识别的误差很大。  相似文献   
9.
蒋娟  孟庆明 《当代化工》2021,50(8):1872-1875
以五水合硝酸铋为铋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并流控速沉淀法合成了α-Bi2O3纳米颗粒.同时,利用XRD和SEM分析了所获产品的结构与表面形貌.并选用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利用LC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色谱分析,探究了所合成的纳米α-Bi2O3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当苯酚的质量分数为100μg·g?1、pH=8、α-Bi2O3投加量为60 mg·L?1时,可见光照射180 min,降解率可达92.6%.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发现,在α-Bi2O3光催化降解苯酚体系中主要活性物种为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10.
Chemical durability of lanthanide zirconates (A2Zr2O7) (A = La-Yb) under near-field environments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ir application as potential nuclear waste forms. In this work, A2Zr2O7 (A = La-Yb) are synthesiz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with controlled microstructure and their chemical durability are evaluated in a nitric acid solution (pH = 1).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reveals an amorphous passivation film either enriched with Zr or lanthanide. The complex chemistry of the passivation films can be correlated with a transition in corrosion mechanisms from a preferential release of lanthanide in La2Zr2O7 to a preferential release of Zr in Er2Zr2O7 and Yb2Zr2O7. These results suggest a dominant mechanism of incongruent dissolution and surface reorganiz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passivation films. Strong correlations are identified between the leaching rates and cation ionic size, ionic potential, electronega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A-site cation and Zr, and bonding valence sum of oxygen, suggesting important impacts of structural and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in controlling chemical durability of lanthanide zircon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